(资料图片)
近日,国家统计局、农业农村部介绍了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。翻开一季度经济成绩单,不少指标可圈可点,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底色。看头等大事,种粮积极性向好;看中心任务,农民增收趋势明显;看市场趋势,农产品供需稳定;看扩大内需,乡村消费贡献突出;看市场信心,一产投资正在恢复。可以说,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、开局良好,“三农”战略后院稳固,经济社会压舱石有力有效。
种粮积极性向好。据全年种植意向调查显示,全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.7亿亩以上,连续4年增加,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,进度同比略快。积极性向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:一是近期媒体报道,黑龙江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达到350元以上。二是农资价格回落。据农业农村部调度,3月份,尿素、磷酸二铵、氯化钾、复合肥出厂价较去年6月份分别跌17.1%、24.4%、39.4%和27.6%。当前农药和柴油价格也较去年有所下降。三是4月17日,中央财政下达100亿元资金,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。四是3月9日启动新增2022年产国产大豆收购计划,不仅挂牌价格达到每斤2.775元,比此前提高了5分钱,而且不限大豆蛋白含量。
农民增收趋势明显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,同比名义增长6.1%,实际增长4.8%,增长幅度均超过城镇居民。主要特点包括,一是务工收入增长,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超过1.8亿人,比上年增长2.3%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4504元,同比增长1.5%。二是收入增速提高。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.8%,比去年全年快了0.6个百分点。三是城乡收入差距收窄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.35,比上年同期缩小0.04。下一步,要多措并举,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增收。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为政策取向,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等政策。突出抓好产业增收。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为基础,带动一批带农效果好、利益联结稳的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发展,促进经济增长,实现农民持续增收。
农产品供需稳定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3月份,稻谷、小麦、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40.27元,环比跌0.1%,同比涨6%;“菜篮子”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34.01,环比下降1.26个点,同比下降1.8个点。口粮库存持续保持高位,稻谷、小麦两大口粮库存总量大、分布广、比重高,玉米政策性库存进一步充实,粮食库存结构更加优化,市场调控和供给能力稳步增强。未来,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仍有保障,价格预计将保持总体稳定。下一步,要强化监测预警,确保农产品市场平稳有序发展。定期研判产销形势,定期发布权威准确预警信号,引导市场预期和生产意向。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,发挥价格信号的独特调节作用,实现以销定产,产销协调。提升市场主体营销能力,重点提升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面向市场说“不”的能力,更好夯实农产品市场稳定基石。
乡村消费贡献突出。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逐渐释放,乡村消费市场恢复增长。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,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促消费等政策效果持续显现,国民经济运行企稳回升,农村居民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629元,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.5%,扣除价格因素影响,实际增长4.2%,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名义增长4.8%、实际增长3.5%的水平。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,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258亿元,同比增长6.2%,比城镇高0.5个百分点。未来,随着经济持续向好,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依旧旺盛,乡村消费市场将进一步保持增长态势。下一步,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,多渠道推动农村消费升级。持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,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供给,不断扩大服务消费。
一产投资正在恢复。农业投资恢复性增长,投资力度还需加大。截至3月底,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为1942万亩、322万亩。一季度,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2425亿元,同比增长0.5%;其中,渔业投资增长26.2%,农业投资增长13.3%。但是,与二、三产业相比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速度远不及第二产业8.7%和第三产业3.6%的水平。考虑到乡村需要建、应该建的还有很多,未来一定时间第一产业投资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。根据农业农村部测算,如果改造一亩设施大棚就可拉动钢材消费近2吨、水泥0.5吨,预计未来5到10年,农业农村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。下一步,要创新体制机制,加大农业农村投资力度,支持鼓励资本下乡。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、现代设施农业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建设领域,形成有效投资拉动效应。
(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)
标签: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