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央媒披露了一个消息:我山东舰编队在执行远洋训练计划时,遭遇外军电子战机群的袭扰,很快进入的一级战备状态,出动舰载机将多达26架外军无人机驱离。数量如此之多的无人机群逼近航母,可谓是来者不善,而山东舰的快速反应化解威胁,显示出了强大的应对无人机突袭的防御能力。
虽然央媒体没有指名道姓,但是敢向山东舰“亮剑”的外军屈指可数,能够一次性出动26架次的无人机编队的外国军事力量,毫无疑问只能是美军。
(资料图片)
美军的无人机作战能力锤炼已久,而电子战的战术战法更是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钻研了。那时候美国的哈佛大学无线电研究室就尝试过,在著名的B24轰炸机上加装一个特殊的装置,用于干扰德国地面阵地的防空雷达。听着很高大上,实际上原理特别简单:
一种是发射更大功率的相似频段电磁波,使得德军雷达获得的正确的反射信号被淹没在这些虚假的信号中,完全无法探测目标。另外一种则是投放大量的金属箔条,在空中形成信号回波的结果,使得对方雷达屏幕上雪花一片。
而这一次新闻爆出来的消息,美军采用的是无人机编队袭扰,那么因为无人机小型化的特点,就不可能是采用投放金属箔条的做法,而是通过无人机的电子装置释放干扰信号,一则刺探情报,而则干扰我们的正常训练。
有人说了,出动无人机编队向我航母发起电子战,这是否是一种战争行为呢?其实在国际上,这样的行为很难界定为战争行为。我没有向你开火呀?你的武器被我击毁了吗?受损了吗?你所在的空域算你的领空吗?所在的海域算你的领海吗?我正常路过,怎么了?
所以,很多网友感到气愤,为何不对这些外军无人机直接击落?原因就在于此。他们对你进行电子干扰,很难判定为战争行为,而如果你将他们击落了,反而会被国际社会视作挑起战争的责任方。
因此,在国际上,这种形式的摩擦冲突,远远够不上宣战行为,属于大家心照不宣的“军事交流”。这种非正常的交流,其实历史悠久,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,只是普罗大众乍一听,会误以为事态严重罢了。
1994年时,我军在舟山群岛附近举行了军事演习,结果10月27日,青岛的雷达站突然侦测到有多达200架次的不明军机来袭。很快警报拉响,我军的战斗机接连起飞数架前往确认,结果每一个飞行员都报告,肉眼根本没有看见外军的大规模机群!
那时候隐身军机只有美军有,像什么F22啊,B2啊,F117啊这些,难不成美军一次性出动了200多架隐身战机来袭扰我们?即便是真舍得下本钱搞如此排场,也很不合逻辑啊——隐身战机是雷达看不见而肉眼看得见,可现在的情势却是,雷达看得见,飞行员们肉眼看不见!这种隐形战机地球上谁家造得出来?
后来发现,确实是美军搞的鬼,但绝不是他们外星科技,所谓的“200架次敌机编队”,是美国人用电子战飞机模拟的。在他们的电子战飞机释放的虚假信号干扰下,我们的雷达就受了骗。怎么发现的呢?有几架我军战斗机跑得远,发现了正在快速离场的美军航母舰载机EA-68,正是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。
如今,不管是美军还是我军,电子战的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,超出了周边国家太多太多。山东舰日前的遭遇,虽然没有硝烟,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一场战况激烈的电子对抗。所谓的电子对抗,就是鼓捣电磁波。
你发射固定特征的电磁波,那么对方捕捉到后就会发射一样的电磁波干扰你,你改为特征变化的电磁波,那么对方继续捕捉,然后继续发射一样的电磁波进行干扰——这样的拉锯周而复始,直到一方再也无能为力为止。
美军出动的是无人的电子战飞机编队,那么我们也有这样的无人机吗?答案是当然的。而且,同样的无人机编队我们不但有,甚至还有最为新锐的电子战飞机歼16D。
按照外界预计的,未来的歼16D很可能开发出舰载机版本,那样的话,当我们的航母编队遭遇外军无人电子战机群的袭扰时,歼16D就可以立即升空,比无人电子战飞机的功率更大,性能更强,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!
标签:
相关新闻